隨著人們物質要求的基本滿足和精神需求的不斷提高,作為工業化學品家族中的一員,化妝品市場份額近年來持續增長。從2019年開始,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777億元后,已經占全球化妝品市場份額的14%左右,位居第二,僅次于美國。
據相關報道,2021年8月,阿里平臺護膚品和化妝品消費額為199.1億元,其中護膚品類目140.0億元,彩妝類目59.2億元。在美容護膚品類中,排名前三的品牌為蘭蔻、SK-II和歐萊雅;化妝品類排名前三的品牌為圣羅蘭、花西子和阿瑪尼。
截至2021年12月7日,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生產許可證信息管理系統服務平臺上共有5702家化妝品企業獲得生產許可證,其中廣東省有3204家,浙江省有479家,江蘇省有332家,上海市有241家。與2002年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統計的我國化妝品企業數量2809家相比,近20年來化妝品生產企業數量翻了一番,且主要地區仍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該地區化妝品生產企業比例由2002年的62.5%上升至78.4%。
中國化妝品零售額支出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5年,中國化妝品零售額達到2049億元;2017年化妝品零售額達到2514億元。2020年,全國化妝品零售額達到3400億元,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9.5%。
2021年9月和10月,化妝品零售額分別為317億元和310億元,同比增長率繼續下降。1月~10月累計零售額為3097億元,同比增長16.7%。2021年上半年化妝品零售額較2020年同時段高,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響,商超、專賣店等線下化妝品交易量低。2021年6月呈現小高峰,達到378億元,這一現象主要是由6·18活動引起的。一般來說,每年11月也會因為雙十一活動,呈現銷售量的峰值。
此外,從中國化妝品及洗護用品進出口數據分析,2020年,中國美容化妝品及洗護用品累計進口量突破45萬噸;進口額約1400億元;出口量約99萬噸,出口額約29.5億元。
2020年之前,海關總署對外發布的進出口量統計中,與化妝品相關的產品類別為“美容化妝品及護膚品”。
從2021年1月到2021年10月,中國化妝品及洗護用品進口額為141,835億元,同比增長21.8%;出口額為174,892億元,同比增長22.5%。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消費者在化妝品方面的支出增加。
中國化妝品消費市場現狀
中國化妝品消費市場現狀主要從市場集中度和市場份額兩個方面體現。
首先,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且近幾年呈現上升趨勢,而細細觀摩則是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
2011~2020年,我國化妝品行業市場集中度呈現先下降后上升趨勢,2016年CR3、CR5和CR10(分別指行業前三家、前五家、前十家企業合計市場份額)到達谷底,分別為22%、27.8%和38.6%。2020年CR3、CR5和CR10分別為25.6%、32.2%和42.9%。
據分析,不同于美、日、韓的成熟市場格局,我國化妝品市場集中度較低,2019年CR3僅為22.5%,且市占率前三的公司分別為美國的寶潔、法國的歐萊雅與日本的資生堂,中國公司缺席。
其次,中國化妝品消費市場整體的行業市場份額呈現歐美大牌占據主導地位的局面。
根據Euromonitor統計數據,近10年,歐萊雅和寶潔市場份額占比常年居于我國化妝品行業第1位,市場份額占比基本保持在10%左右,其余相關企業的份額占比盤踞在2%~5%之間;高端市場大部分由國際頂尖品牌占據,占有率前十品牌的國有品牌僅有廣州阿道夫和云南貝泰妮,前三為歐萊雅、雅詩蘭黛和路易威登。
國際品牌在競爭中占有較大優勢,主要在于國際品牌注重產品營銷、研發投入,產品品質有保障,長期以來樹立了相對良好的品牌形象 。國內化妝品企業則以中小企業為主,研發創新度較低,本質上阻礙了國內品牌的發展。但上海家化、丸美、百雀羚,上海上美等國產護膚品牌,近年來競爭力逐漸強勁。
中國化妝品行業在國際的地位提高,進出口貿易規模也隨之擴大,進出口同比增長達到16.8%。我國市場產業布局相對分散,國際品牌仍占大頭,但是國貨正在崛起,中國的化妝品行業也在不斷創新,結合國潮效應和社媒平臺的高效傳播,正在努力突破一家獨大的局面。在不久的將來,國貨崛起不是夢。
相關推薦:
- 2022年的首個化妝品新原料備案花落陶氏
- 國家藥監局關于14批次化妝品檢出禁用原料的通告(2022年第7號)
- 國家藥監局關于71批次不合格化妝品的通告(2022年第6號)
- 13款熱門功效宣稱的市場動態
- 304家企業被查,化妝品生產領域迎“嚴打”
我們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