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H法規是歐盟對進入其市場的所有化學品進行預防性管理的法規,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實施。如今法規已經實施8年了,國內的化學品企業對歐出口發生了哪些變化?進入2016年,REACH法規會有哪些新動向?為此,記者采訪了杭州瑞旭產品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副經理楊麗波。
據楊麗波介紹,2015年12月,歐盟化學品管理機構(ECHA)列出了50個物質合規性審核清單,這50個物質是2016年的重點審核物質。這個清單本身不是固定的,ECHA會實時更新。楊麗波告訴記者,注冊完成不代表REACH法規應對完成,合規才是最重要的。完成注冊只是其中的一步,相當于國內企業完成了進入歐盟市場的準入。在完成注冊后,卷宗/物質都會被評估,一旦ECHA或成員國認為卷宗或物質的危害性需要進一步確認,注冊者往往還需要開展更多的測試以驗證其進一步的危害性,會導致后續應對成本增加。如果不及時應對,還將導致注冊號無效等后果。因此,企業應謹慎應對主管當局的各種要求,從而充分合規。
另外,2015年12月,ECHA發布了第三次監管論壇報告。報告中明確指出,在成員國對進口商/生產商/OR(唯一代表)的審查中,OR的不合規現象最為普遍,因此歐盟委員會建議在REACH法規中明確列明OR的職責。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目前在OR審查過程中,歐盟進口商進口噸位與OR掌握的噸位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這也是OR不合規的主要原因之一。楊麗波建議,所有對歐貿易企業,務必要把準確的出口信息(進口商及其進口噸位)及時反饋給OR,否則很有可能會因為信息的不對等導致貿易受到嚴重影響。在這個角度上,企業和OR需要共同應對,才能保證合規。
而REACH法規實施至今,授權和限制作為歐盟市場的安全網,正在逐步發揮作用。根據瑞旭掌握的信息,國內生產這些物質的廠家的對歐出口市場在萎縮。以三氧化鉻和六溴環十二烷為例,由于被列入授權清單,除了完成REACH注冊外,還必須應對授權,高昂的成本讓企業無力承擔,從而導致出口下降。預計未來這些物質將逐步退出歐盟市場,由更安全的物質來代替。這些物質在其他國家同樣也是重點管控的,所以生產這些物質的廠家未來需要考慮轉型,才能在市場上生存下去。
其他的一般物質,REACH法規更多的時候起到了促進優勝劣汰的作用。“許多按時完成注冊的企業,在完成注冊后會及時告知進口商,反而收到更多的訂單。”楊麗波說。
楊麗波告訴記者,歐盟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學品市場,目前還是企業考慮重點出口的市場。隨著2018年的臨近,由于超過1噸/年的物質都需要注冊后才能出口,許多低附加值的物質由于出口噸數不大,注冊成本無法被攤薄,將會逐步撤出歐盟市場。與此相反,一些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未來將是中國企業出口的核心。從瑞旭技術最近幾年完成注冊的物質清單來看,這種趨勢已經比較明顯:噸位在100噸/年以下的物質都是一些精細化工產品,而大宗原料的出口噸位都在100噸/年以上,才能保證合理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