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錘子買賣”
自今年起新注冊備案的化妝品需提交功效宣稱依據摘要,有人就嗅到了“功效文獻”這一新商機,做起了功效文獻的買賣。“功效文獻預訂團購促銷啦”“轉發朋友圈集贊,即可獲得相關功效文獻資料”那么,這門生意靠譜嗎?長久嗎?
需求量大,文獻買賣火了
“化妝品功效文獻系統預訂活動,原價5000元,現團購價格3699元。”日前,某化妝品行業技術咨詢服務公司推出的文獻系統促銷活動指出,該系統可提供保濕護發文獻并自動生成報告,能提高備案效率、節約企業成本。青眼咨詢得知,該團購目前針對廠家和品牌方,輸入配方和公司信息即可自動生成。
與此同時,某公眾號也于近期推出了“轉發指定文章至朋友圈集贊,送保濕類產品功效文獻資料”的活動。該公眾號有關負責人薛某告訴青眼,以文獻作為轉發獎勵的活動目前很受歡迎,“新公眾號在沒做任何推廣的前提下,因為這個活動的推流,文章閱讀量已超7000+。”
截自微信社群
此外,在知乎等社交平臺也搜索到利用免費提供文獻來為賬號拉新的福利活動。“受新規影響,此類文獻目前在業內關注度較高,買賣文獻的渠道并不太正規,主要集中在微信社群和朋友圈,但確實解決了很多公司的燃眉之急。”薛某解釋道,目前仍有很多中小型企業并沒有專門從事功效宣稱方面的專業人士,“很多根本不知道怎么做。”
“目前功效方面人才非常缺乏,導致很多小企業找不到這類人才。”國內某知名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青眼,加上新規節點臨近,這類企業與行業存在信息差,難以獲取相關文獻,就靠購買來補救。
“確實已經出現一些文獻‘交易’現象。”化妝品行業法規專業人士曾廣頗告訴青眼,此前已備案的產品存量規模很大,市場需要消化,各種服務機構為了搶占存量市場份額,以價換量。前述檢測機構負責人亦表示,我國南部的中小型企業以成本為中心,盡可能地在功效評價環節省錢,也是可以理解的。
“目前業內對文獻的需求量挺大的。”但是為了進一步縮減成本,廣州某化妝品企業負責功效宣稱的工作人員告訴青眼,目前也有很多企業在尋求免費文獻,多來自于同行之間的分享。 《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指出,祛斑美白等6類功效,只能通過人體功效評價試驗方式進行功效宣稱評價;其他功效可在人體功效評價試驗、消費者使用測試、實驗室試驗等方法中任選其一;而保濕、護發和特定宣稱(原料功效)則可以選擇文獻資料或研究數據的評價方式。
截自《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
據報道,目前人體功效評價中,防脫、祛斑美白的報價最高,普遍為20萬元左右,祛痘、滋養、修護則普遍在5至8萬元(詳見 《今年,化妝品進入高成本時代!》 )。囿于成本,保濕功效宣稱的比例在大幅提升。有數據顯示,從今年1月1日至今,全國功效備案產品總數達1600+款,其中超八成宣稱保濕功效。
截自國家藥監局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平臺
“如果全部都做實驗室或人體測試,費用和時間企業均無法接受。”惠州彭氏品質總監梁毅向青眼分析道,文獻資料作為低成本、高效率的代表,成為業內首選,“但專門做文獻去賣,還未形成主流。”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受市場需求的增加,現在業內甚至衍生出文獻代寫的新產業鏈,“2000元到3000元,可以根據產品的具體配方來代寫專屬的文獻,這樣可以避免侵權風險。” “有市場就會有產業鏈。”曾廣頗表示,化妝品的功效宣稱必須提供科學性、準確性和可靠性的依據(部分豁免的除外),是法規現行的規定,所以功效評價服務的市場一定是一個新興的服務市場,而且市場規模很大,目前來說,保濕功效類化妝品在化妝品比例中也確實占比較大。
短期生意?
“文獻認證肯定相對要弱,而且,人體試驗、消費者和實驗室三種都需要用自己的實際產品來做實驗,文獻甚至不需要用產品。”被問及如何看待文獻交易現象時,前述檢測機構負責人表示,這種行為就像是中介利用信息差來賺錢,國內化妝品行業發展了三十多年,從業者魚龍混雜,確實仍有一些小企業存在缺乏文獻解鎖的能力。
據梁毅介紹,目前針對保濕的功效文獻主要來源渠道包括原料供應商提供、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等網絡平臺、化妝品領域學術雜志、專業檢測機構提供等。
在國家藥監局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信息平臺隨機查詢了多款今年1月1日后備案且宣稱保濕功效的產品,除了極少數采用了人體試驗,大多選擇了文獻資料,且同一備案人旗下的保濕產品大多是同一篇文獻,例如《常用保濕劑吸濕和保濕性能評價》《幾種常用保濕劑的保濕性能研究》,且文獻已發布在中國知網。青眼觀察到,熱門的保濕文獻研究的成分主要集中于甘油、透明質酸、泛醇、丁二醇、庫拉索蘆薈葉提取物等。
截自中國知網
上述負責人指出,企業獲取文獻的方式還有很多,例如可以讓原料商提供,如果該配方是企業自己的,那么配方師在早期制作時也會查找很多文獻,并不需要等到產品要上市了才去緊急補文獻,“出現購買情況,還可能因為品牌與原料商溝通不足以及原料商資質有限而無法提供;或者配方是外包的,配方師并未做文獻檢索。” 梁毅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企業從產品策劃開始就要考慮清楚配方設計以及資料宣稱,而不是產品開發好再反過來想哪些原料有文獻支持。他也指出,“這樣做的風險就在于很可能后期競爭對手提出質疑或市場監督時,所提供的文獻無法與實際的配方含量、原料商、產品使用方式等一致,有可能導致產品下架或被罰,造成經濟損失。”
對此,曾廣頗也認為,文獻的選擇必須符合科學邏輯,即能夠在科學上和邏輯上都充分證明產品確實有保濕功效,換句話說,文獻應該具有該產品功效的等價評價報告的效果,“因此,不是有文獻就合規,而是需要專業的篩選、識別和評判。”
至于文獻交易這一新商機能否持久,受訪者幾乎都達成了共識:不能。
“短期可能成為搶手生意。”梁毅認為,但長期來看,過多的保濕產品無法形成有效競爭,很可能被淘汰;此外,今后企業更有可能從原料商或從配方角度考慮,即使該原料是功效原料,但原料商無法提供相關數據的原料,都無法納入系統或配方,在此情況下就算有人買資料,也不會太多。
“這就是一錘子買賣,沒有回頭客。”前述檢測機構負責人認為,這就是在行業發展的某個階段造成的一個信息差而形成的一個商機,并被某些人及時捕捉到。這種打包文獻進行買賣的無本生意是能做,但只能做幾個月,隨著品牌和原料公司的逐漸成熟,將不需要靠購買的形式來獲取文獻。 “現在這一行有太多所謂的行業掮客。”上海金芮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品牌總監錢琦亦向青眼表示,他們利用信息不對稱來做買賣,“這也凸顯出需要該服務的企業實際上本身的研發能力不足、體系不夠專業和嚴謹。”
功效宣稱層層升級
在新規實施的早期,企業以文獻資料這種低時間和資金成本的方式,投石問路、逐漸適應并無可厚非。但同時,也有一些小企業確實做不到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只能在末位掙扎。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新規不斷加碼,未來市場將更規范,企業想‘花小錢’來撬動杠桿是比較難的。”他表示,相信新規實施幾年后,慢慢會淘汰產能落后的企業及其同根同源的灰色板塊。
“在公開競爭的市場中,一定會發生內卷促使競爭升級。”在理性護膚運動發起人冰寒看來,企業會因為市場的需要和競爭對手的行為而不斷加碼,從文獻逐漸上升至人體功效評價,直至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市場會驅使企業不斷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青眼觀察,今年新備案的部分產品,也對保濕功效采取了“人體評價”方法,這說明企業為了讓產品更有競爭力,功效宣稱將層層升級,也再次印證了文獻買賣不是長久之計。
“未來功效宣稱會更合理,大家會把資源更多地投入到原料和功效研究中。”梁毅認為,一方面,從原料開始就不只考慮功效,還有配伍、安全性、需要進行哪些測試等,也就是說,原料供應商、企業內部、檢測機構的聯合會越來越多,從而創造出更多與實際宣稱相符、更安全有效的化妝品;另一方面,化妝品功效宣稱的評價方法和標準也會逐漸完善,從科學、經濟的角度,除了必須的人體測試外,開發更合理的實驗室或許會成為一種趨勢。
近年來,國家一直推行“制造業升級提質”政策,化妝品行業是中國制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引導化妝品行業創新、提質,讓行業進入一個更高層次的發展狀態。2021年,化妝品的法規進行了新一輪更新、完善,從整體而言,其目的是與國家的整體制造業引導政策保持一致。
基于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法律法規、行業政策的引導,企業在產品研發活動,會回歸社會價值需求和市場價值需求的原則,逐步走向更科學、嚴謹、規范,而化妝品的功效評價作為研發過程的重要一環,自然也將遵循這一發展規律。
相關推薦:
- 13款熱門功效宣稱的市場動態
- 功效宣稱和普通化妝品年報的填報功能正式上線!
- 功效評價時代下,化妝品檢驗檢測迎來新變化
- 收藏!2021年化妝品法規政策盤點(國家局篇)
- 2021年化妝品法規政策盤點(地方局篇)
- 歐盟委員會向世貿組織通報關于禁止部分納米材料的化妝品法規修訂草案
我們的服務: